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我熟知這段歷史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也會哭掉好幾張衛生紙
不過既然已經知道1947年的印度獨立與巴基斯坦的分裂是如何的慘烈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反而能去注意其他的細節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末日的日不落國
還盡力的在他的英殖民地保存皇室的尊貴直到最後一刻
電影一開頭歐洲之母: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擺在總督府的顯眼處
印度僕人們說終於有人可以把她帶回家了
蒙巴頓本人是很帥的
蒙巴頓是末代印度總督兼任印度副王 ( 印度國王是當時的喬治六世.同時也是蒙巴頓表哥)
關於蒙巴頓這位超級頂級英國貴族實在有太多可以著墨
不只是因為他本人高大帥氣而且沒有禿頭XD
而是他不管在出生背景是如何的顯赫
還有他與法國交際花的緋聞
以及他老婆埃德溫納與印度獨立後第一位總理尼赫魯的緋聞
全都是20世紀世人津津樂道的
而蒙巴頓本人最後在79歲高齡的時候被愛爾蘭共和軍暗殺
由唐頓莊園男主角休博內利演蒙巴頓還是蠻適合的,劍橋大學畢業的他談吐與演技不俗
真正的登基照
不過電影裡當然是著重在他接下燙手山芋
要來為箭在弦上的印度獨立作和平的政權轉移工作
在電影中他與他的太太都是一心希望印度獨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可是當時印度國內的政治勢力角逐卻不可能讓這樣的希望成真
只占四分之一人口的穆斯林不希望變成獨立後的弱勢族群
積極希望成立一個屬於穆斯林的國家 - 巴基斯坦
當時領導穆斯林的就是所謂的穆斯林聯盟
主席是真納
真納本人長這樣,這部電影的選角都很認真 跟本人很像
而大家都認識的國父甘地當然是站在希望印度統一獨立的一方
與他的好朋友印度國大黨的尼赫魯不斷的跟總督交涉
不惜想把國會交給真納來尋求印度的統一
可是正因為片名的那個 [秘密] 讓這樣的情況破局
因為在二戰還未結束前
英國已經沒有能力控制印度
所以他去跟蘇聯合作
並且私下達成密約畫出一條印巴邊境的國界
因為英國想要巴基斯坦境內的石油
俄國想要印度南部的出海口
(關於俄國為什麼汲汲營營距離遙遠的出海口 這件事背景頗為複雜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 深度文化X世界歷史觀察的粉專 )
當然這個密約蒙巴頓是被蒙在鼓裡的
尼赫魯本人長這樣
前文提到蒙巴頓的老婆與尼赫魯有緋聞
這個我覺得導演不斷透過鏡頭在告訴我們
當然英國王室與印度都不可能正面承認這件事情
但他們兩個私交甚好是不爭的事實
不信看以下劇照跟真實照片
覺得尼赫魯逗得總督夫人很開心
而最後印度走向分裂
將旁遮普與孟加拉這兩塊穆斯林較多的領土劃給巴基斯坦的時候
根據[蒙巴頓方案] 80%歸印度 20%歸巴基斯坦
所以總督府內從湯匙到圖書館藏書都依照比例裝箱分配運送到對方的地盤
只是電影中演到珍,奧斯汀的書全歸印度
咆哮山莊就歸巴基斯坦
誰可以告訴我為啥嗎XDDDD
不過當總督在跟尼赫魯.真納.甘地等領袖討論獨立問題時
印度僕人們在外頭偷聽而產生內鬨那段其實也是很發人省思
真實版的 尼赫魯 蒙巴頓 真納
因為來自印度大江南北的僕人
有人是旁遮普錫克教徒,有人是穆斯林 有人是印度教徒
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1947年8月14日以後會被劃分在印度還是巴基斯坦
所以提前選邊站成為當時總督府內凝重的氣氛
主廚選印度.二廚選巴基斯坦
可以看出每個人內心的糾結與真心的不捨無奈
其實我很喜歡電影中蒙巴頓知道無法挽回印巴分裂的頹勢
但他還是告訴大家說這天仍舊是印度人民期待獨立的一天
值得一場獨立派對來慶賀
因為派對之後他們要面臨更多艱難的日子
我想這就是一種屬於貴族的溫柔慈悲
蒙巴頓本人就是以善於經營人際關係而可以在政界一直活躍的原因
再一張本人帥照
最後那段驚心動魄的印巴分界線在1947年8月14日公布
前後印巴獨立造成一千四百多萬人遷徙
(大家可以想像是1949的太平輪那個年代的七倍,就可以知道有多慘烈)
二百多萬人死亡 (我想實際數據應該是更多的)
這段歷史傷痕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癒合
至於海報上的另外一對年輕男女主角
男生是印度教徒,熱情能幹忠誠
是蒙巴頓的貼身僕人
女生穆斯林
她是蒙巴頓女兒大小姐的伴讀
兩人是舊識
但就因為這段大時代背景導致不同宗教想要在一起變成很困難
他們的愛情是襯托整部電影想表現這段大時代兒女情的增強劑
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夠看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愛恨情仇獨立史